WelCome

Link ↘ Album

2008年7月21日星期一

人生致命的八个经典问题

问题一,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又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吗?

回答:你一定会说,这是什么烂问题,谁那么笨,花钱买罪受? 可同样的情况换个场合,自己或许就做类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经抱怨过他们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明知在一起没什么好的结果,怨恨已经比爱还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要和他搅和下去,分不了手。说穿了,只是为了不甘,为了习惯,这不也和光临餐厅一样? ——做人,为什么要过于执著?!

问题二, 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回答:一个超级愚蠢的问题。 可是,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死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藉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不也一样无聊?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伤心,而且一伤心就是好几年,还要借酒浇愁,形销骨立。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损失更多。 ——做人,干吗为难自己?!

问题三, 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

回答:这是个什么烂问题?当然不会,那叫因噎废食。 然而,有不少人却曾说: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让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这不也是类似的反应?所谓乐观,就是得相信:虽然道路多艰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 ——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问题四, 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回答:当然不会相信。 但据观察,有人总是在听完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建议,比如说,多读书,多练习之后,问了另一个问题?那不是很难?我们都想在3分钟内学好英文,在5分钟内解决所有难题,难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改变当然是难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难,所以才能出类拔萃。有一次坐在出租车上,听见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兀自感叹:“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这么难赚?”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有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答不出来,过了半晌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其实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艰辛取得。我们实在不该抱怨命。 ——做人,依靠自己!

问题五, 你认为完全没有打过篮球的人,可以当很好的篮球教练吗?

回答:当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领导内行。 可是,有许多人,对某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只听到那个行业好赚钱,就马上开起业来了。我看过对穿着没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着的人,梦想却是开间服装店;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的人,却想在网上赚钱,结果道听途说,却不反省自己是否专业能力不足,只抱怨时不我与。 ——做人,量力而行。

问题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问题:你是否认为,篮球教练不上篮球场,闭着眼睛也可以主导一场完美的胜利?

回答:有病啊,当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却有不少朋友,自己没有时间打理,却拼命投资去开咖啡馆,开餐厅,开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火烧屁股一样急着把辛苦积攒的积蓄花掉,去当一个稀里糊涂的投资人。亏的总是比赚的多,却觉得自己是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想法出了问题。 ——做人,记得反省自己。

问题七, 你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能否转败为胜?

解答:恐怕没有人会说:“对,我就是这样的孬种”吧。 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为了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以关颖珊赢得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时的精彩表现为例:她一心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错。在4分钟的长曲中,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她也可能会败得很难看,但是她毕竟成功了。她说:“因为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发挥。” 一个中国伟人曾说;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问题八, 你的时间无限,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

回答: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 然而我们却常说,等我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 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做人,要活在当下。

2008年7月18日星期五

范跑跑称杨不管失职 杨不管斥范跑跑无师德

转至网络

  “范跑跑”因不顾学生的安危而率先逃跑而获名,“杨不管”因不理课堂上的学生殴打而导致其中一名学生死亡得名。本该同病相怜的他们,谁知,“范跑跑”16日表示,确实是“杨不管”的失职而导致学生的死亡,不要拿我和“杨不管”作对比。同样的,“杨不管”16日称,“范跑跑”缺乏师德。
  “范跑跑”称“杨不管”失职
  身在天津的“范跑跑”范美忠16日称,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属于教师失职而导致学生被打死。“我不了解当时打架的学生有没有用武器,如果有用武器的话,该教师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不上前劝架也是情有可原,但也应该及时报告学校;但如果那两名学生只是赤手空拳打架的话,在我看来无论是哪一方也没有能力一拳把对方致死,作为教师上前制止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吧。”范美忠说,“当时的情况我想还没有严重到让老师失去理智而不作出制止行动的程度,所以我认为任课老师是失职的。”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现在不应该指责谁。有当地的教师为杨老师辩解称他们‘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我觉得这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范美忠认为,该学校此前“一名学生报复班主任而砍掉了班主任4只手指”的恶性事件可能会影响到教师是否够胆管理学生,“那名被砍手指的老师现在如何了?是否得到应有的赔偿和安置?而该名砍老师的学生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妥,就会影响教师管理学生的信心,甚至造成教师害怕学生的现象。”范美忠说,“现在教师怕学生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了,应该关注一下为什么教师会恐惧学生了。”   “杨不管”斥“范跑跑”无师德
  提及很多网民将他与“范跑跑”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比他更恶劣时,杨经贵说:“我认为,如果“范跑跑”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做,他就是缺少师德,作为老师他不应该那么做,如果是我肯定不会那么做。 ”
  杨经贵说:自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连我妻子都说我太老实了。我这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教书育人,二是将自己的家维持好。现在外面很多人指责我是“不管”老师,已经近一个月了,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我不愿意说这件事,毕竟孩子没了,家人有什么样的心情都应该去理解。我吃点亏、受点气没什么。
  今年56岁的杨经贵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在长丰县双墩镇住,另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偌大的家里,常年只有他和妻子居住。自意外事件发生后,他偶尔会去住在双墩镇的儿子那里散散心,儿子也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安慰父亲。杨经贵的妻子则和他一样,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的压力甚至比我还大。”杨经贵说。
  杨经贵说,他的妻子在事情发生之后并没有吵闹,只是默默地分担着他的压力,承担着家里所有的家务和农活。为了筹措赔偿死者亲属的10万元,他的妻子更是不得不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10万元,有5万是找亲戚借,有5万是从吴店中学同事那里借的。”杨经贵说:“前几年为了给孩子买房子,还欠银行4万元贷款。”

2008年7月16日星期三

富翁富婆拥有的九大特质:缺乏条件的人很难发财

转至网络

有钱总是好事情,但不是每个人拼死拼活地赚,就一定可以成为富翁、富婆——想成为有钱人,一定要具备某种人格特质,缺乏这种条件的人很难发财。那么,众多富翁、富婆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浪漫

  想成为富翁,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赚钱欲望。而现实的金钱,也是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的。罗曼蒂克的人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也就充满了斗志,这斗志就是激励赚钱的最大动机。因为,只有赚大钱,才能实现“美梦”。

  很小气,但懂得施舍

  越有钱的人越小气,赚过钱的人才知道赚钱的困难,但他(她)们一定懂得适度“施舍”,因为施舍也是赚钱的重要手段。白手起家的人,一定待己俭朴,一条毛巾可以用到破,一块香皂可以磨到完,但他知道赚钱是靠大家一起完成的,因此,他绝对乐于与他人分享。

  有女人缘

  想赚钱的男人,身上会散发一种说不出来的吸引力,他们充满活力,热心、勇敢、谦虚,这些也同样是激励个人赚钱欲望的要件。具备这种吸引力的男人,是周围女性的关注焦点。或者说,有发财相的人,一定有女人缘。而有强烈赚钱欲望的人,一定天天充满干劲,抬头挺胸、勇往直前且虚怀若谷,待人客气,谦虚有礼,这种人一定受女性欢迎。

  富翁靠胆识,富婆靠魅力

  男性和女性致富的方式不太一样。男性赚钱靠的是勤奋工作、充满活力、勇于冒险。当今社会形态则是讲究公关、人际关系,女性温柔、体贴、亮丽的特质反而比男性更易于开拓事业、发财致富。很多舞厅、酒廊的女经理,就非常懂得这种道理,周旋于男客人中赚得大钱。

  不满现状

  如果你已习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整天上班、下班,日复一日,任凭岁月消逝,你一定成不了富翁。一个积极想要赚钱的人,绝不以温饱为满足,一定想要让生活多彩多姿,天天充满赚钱的活力。具备了这个要素,再坏的天气,再苦的工作,你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而当你养成了这个赚钱“习惯”后,财富自然愈来愈多。

  穷怕了就愈想发财

  社会上的大富翁,出身背景往往呈现两极化,不是继承祖业的企业家第二代,就是从小贫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而后者的能力和累积财富的持久力大多优于前者。这充分说明,一个生长在贫穷家庭的小孩子,因为穷怕了,所以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赚钱欲望

  太聪明,往往赚不了大钱

  按常理分析,越聪明、会读书的人,就应该越能赚钱。然而,事实上,有智慧的人往往囿于理论,不善计谋,“智慧”反而成为赚钱的障碍。赚钱不能光靠理论,一定要亲自实践,不要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做白日梦。如此,行行都能出状元。

  要动,不要害羞

  一般人想要赚钱,也一定要勤于“动”,不管你是一个小业务员或是修车技术工,平常勤于与人“互动”,让人际关系活跃起来,赚钱的机会自然较多。赚了钱之后的投资理财行为也一样,投资是“动”,储蓄是“静”。如果只是储蓄,所赚利息常被通货膨胀吃光,是积不了财的。在“动”的过程中,要特别记住不要害羞,不要怕没面子。你要大胆、乐观地试试看,这尝试的过程,不仅让你体会人生百态,也让你领悟赚钱的方法。

  充满自信心和好奇心

  如果你一点自信都没有,总觉得长得太矮、体重太胖、口才不好、肌肉不结实、年纪太大,那么,你永远也追不到心爱的女友。赚钱也一样,想要致富,不仅要充满自信,更要充满好奇心。好奇是人类生活进步的原动力,是一种创造力,也是一种魄力,有了这种魄力就会去做投资、冒险,而这种行为正是致富的主因之一

  亿万富豪大多年轻有为

  全球许多亿万富豪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美国福布斯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125名亿万富翁当中,至少有73人未完成大学或高中课程便中途离家创业。著名的例子有微软创办人盖茨、戴尔计算机创办人戴尔、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行政总裁阿德尔森及维珍航空创办人布兰森等。

  盖茨刚于上月27日正式辞去微软执行主席的全职工作。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法律系,但于19岁时退学。他中途退学和同伴Paul Allen创办计算机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自任主席、总裁兼首席行政总裁。盖茨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曾连续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

  而戴尔计算机的创办人戴尔同样中途辍学。在19岁时,他原本在德州大学主修生物系,但在学校宿舍研究计算机多过在图书馆看书本。还在求学阶段,他便开始在当地报章刊登广告,出售计算机。结果在一年级学期结束时,他一个月出售计算机的总值便达到8万美元。由于财源滚滚,他决定不再返回学校。戴尔开了家公司,时年仅19岁。后来,戴尔又一手创办了戴尔计算机。今年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列出戴尔的净资产达到164亿美元。

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

观点:我们对美国的“性开放”等确然存在严重误读

转至网络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日本是最善长学习并接纳外来先进文明的国家。现代日本文明究其实是汉唐帝国文明和西洋文明的复制品。一个处于蛮荒状态的草昧民族,就因为虚心学习接纳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成果,跃升为这个星球上的一等民族,超过中国老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文化巨人。

  日本民族在学习外来先进文明的过程中,不但能做到虚心诚恳全心全意。而且能很好的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尤其是融合本民族的文明优势,结果日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很多方面超越他的老师。

  和日本民族相反,中华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明的态度是深闭固拒妄自尊大,实在无法排拒时就采取“拿来主义”,摄取形式排泄内容;同时用“民族劣根性” 对外来文明进行“筛选”,能够适应“中国特色”者才能“为我所用”。因此外来文明进入中国后大多变得不伦不类,往往徒具外在形式而失去精神内赅。一个典型例子是自掘坟墓的满清政府在进入墓门的前一年为了缓解内外危机,仿效欧洲政府建立“责任内阁”,可内阁的十三名成员中居然有九人来自“皇族”?

  当“西方文明”不能按中国人的期望值解决中国的“传统问题”时,我们就很容易简单地把过错推到“西方文明”身上,丝毫也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源不是我们引进的“西方文明”;而是“传统文明”的惯性作用,是我们对西方文明的“悲剧性误读”。

  下面列举几条最具代表性的“我们对西方文明的误读”:

  一、 性开放。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中国性观念异常保守,“性”一度成为民众谈虎色变的话题。除了伟大领袖一人外,民众必须奉行“禁欲主义”,性行为机械化政治化。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性开放”理念被饥渴的国民以最大的热情全盘接受并发扬光大,甚至于比西方走得更远更离谱

  下面几则众所周知的“西洋传闻”最能体现中国人对西方“性开放”的理解。

  传闻一:美国女中学生在上学前,母亲总要提醒她别忘了带“避孕套”……

  传闻二:美国夫妻不干涉对方的“性自由”,双方在外面都有一个或多个情人。丈夫回家撞见妻子和情人做爱,多半选择礼貌地退出来……

  传闻三:美国的海滨浴场,男女全都一丝不挂……

  中国的“极端女权主义者”甚至杜撰出这样一个版本:妻子出门时丈夫都要提醒她别忘了带“避孕套”,告诫她若遇上色狼千万不要反抗,因为“生命”比“贞操”更重要;但和色狼做爱时别忘了戴上“避孕套”,因为“生命”离不开“健康”……

  如果美国人听到上述几则关于他们的“性开放传闻”,震惊程度应该不下于听到“911”恐怖袭击消息。传闻中的他们不是和动物没有任何分别吗?他们的“人性尊严”哪里去了?

  我们对美国的“性开放”确然存在严重的误读。

  首先美国的“性开放”只存在“特定地点”和“特定群体”;主流社会的“性观念”则远比我们保守,大众传媒和公共场所也远比我们“干净”。

  美国是一个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家,政府和多数人不能随意剥夺“少数群体”不触犯法律的爱好和行为。所以美国有专为部分追求性刺激的成年人开设的 “成人俱乐部”;“回归自然派”男女还可在远离公众的海滩一丝不挂裸浴;“好莱坞”影星也可追求“私生活丰富多彩”……但这些“性开放”把戏只限于“特定群体”和“特定区域”,美国的主流社会则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观。美国的公共场所根本看不到涉及色情的宣传广告;我国的色情广告则满天飞,与性相关的影视宣传画和壮阳招贴从大街小巷一直贴到公共厕所。美国的电视也非常干净,连骂人的脏话都被删掉;可我每次旅行到一个县城,在大街上经常能听到录相厅传出的女人高潮时呻吟声。象纽约这样的海岸国际大都市,因为外来人口较多,外来文明占很大比重,性保守倾向还不十分明显;但在主要由美国本土人居住的内地中小城市,美国人则表现得象货真价实的“清教徒”。美国大部分州都禁娼,所有与色情有关的场所都必须在指定的位置,尤其要远离教会、学校。既便如此,他们还时常遭受一些周边居民的抗议。相比之下,我国的色情业不但“丰富多彩”;而且不顾对青少年的影响。我国的星级酒店,小姐进进出出已经成为没有人会因此大惊小怪的正常景观,加之洗头房,洗脚房,卡拉ok,夜总会等诸多色情场所,堪称世界之冠……

  当未成年中学生走在大街上,眼中看到宣传画上戴有挑逗性的性感女体和淫秽文字;耳中听到女人高潮人呻吟声,他能不想入非非吗?能不想到去引诱他的女同学吗?如果引诱达不到目的,能不想到实施“性暴力”吗?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性开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

  其次美国的婚姻家庭也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滥情任性不负责任。美国人在计划结婚之前是有些随便;可一旦结婚就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家庭始终摆在首位,连工作也得从属家庭,很少结了婚的人还会经常去娱乐场所和别的男女玩浪漫或一人深夜不归泡吧。美国离婚自由,可在婚姻期间大多能对配偶保持基本忠诚,尤其是有一定经济条件和文化教养的绅士阶层更能以身作则。性绯闻不但令政务官吃不消,绅士若是沾上性绯闻也一样会失去社会的尊敬。

  再次美国人讲求生命的尊严,甚至于把尊严看得大于生命。所以认定美国女人都会对强奸犯俯首听命是只有“好死不如赖活”的中国人才会相信的无稽之谈。前段时间看到一则网文,写手居然嘲讽一位为保贞操誓死不从歹徒强暴的烈女子,文后还有不少人附和?真的想不到我们的性观念已“开放”到如此荒谬的地步!

  二、 金钱选举。

  美国的民主制度很健全,总统和和行政区域一把手都是民主直选产生;各级议会也是全民公平普选产生。民选政府的第一职能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否则民众就会在下次选举中不投他的票或在任期内弹劾罢免他,得罪民众的政务官轻则丢官重则身败名裂。只有极少的傻瓜政务官才会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愚弄民众或以权谋私。美国的各级政府都是“民本政府”,绝大多数政务官都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在任期里能尽职尽责,极少腐败渎职现象,个别例外也能很快被发现并受到毫不留情的膺惩。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美国选举制度的功劳。一个如此科学理性的选举体制,应该成为文明世界学习仿效的样板,可我们的多数国民却对美国的选举存在很大的误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盲目给对方贴上“金钱选举”的标签。

  国民之所以容易相信美国的选举是“金钱选举”,一是媒体的误导;二是从电视里看到总统候选人组成庞大的竞选班子一个州一个州去拉选票,没有大量的钱是不行的。在电视普及的时代,赢得选民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黄金时间发表电视讲话。可占用大段电视黄金时间需要花很多钱……所以美国选举需要很多的钱铺路,没有钱在信息社会寸步难行。因此富人很容易用金钱操纵选举,只有富人才能决定选举结果,要么自己直接参加竞选;要么把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用金钱扶上台?

  因为我们不了解美国的选举运作方式,所以很容易形成上面的错觉。美国的竞选机制早就设置了富人用金钱操纵选举的壁垒,在运作方式上使金钱的影响降到了尽可能低的限度。

  美国选举确然要花很多的钱,但金钱并不能决定选举结果,富人很难用金钱操纵选举。美国的竞选机制使穷人和富人拥有相对公平的竞选机会,富人在竞选时不但无法发挥金钱的优势,“富人身份”甚至会成为竞选的累赘。美国的历任总统除了肯尼迪一人外极少出身豪富阶层最能说明问题。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最能说明美国选举给穷人提供了均等竞选机会:总统选举制规定: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总统候选人,国会可以拔给他一笔可观的竞选经费,但很少有候选人愿意领用这笔竞选经费。一则那是纳税人的钱,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竞选铺路候选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二则总统候选人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人望,就能通过正规渠道筹集到必要的竞选经费。

  也许有人会问,给候选人提供竞选经费的富人难道不会提出相应的条件,待候选人当上总统后再利用手中职权维护并拓展他们的利益吗?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当选的虽然不是富人总统,可一样只能做富人在政府中的利益代理人?一样是“金钱选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上述情况其实在美国很难发生,一是提供竞选经费的美国富人很少会提出“用公权作报偿”的条件,美国富人的情操智商毕竟和中国富人有很大的差别;二是就算个别富人提出那样的条件候选人也作出相应的承诺,当选总统在任期内也没有相应的权力履行自己的承诺。

  美国总统在国内的行政经济活动受到司法机关、议会和媒体无孔不入的监督和制约,权力空间极为有限,以权谋私的机会很少。你别看小布什在国际上颐指气使、今天指责这个国家是邪恶轴心,那个国家搞恐怖;明天又制裁伊朗,威胁军事打击北朝鲜,俨然成了地球的家长;但他在国内的权力小得可怜,他的任何行动、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国会批准,没有国会的授权他寸步难行、一筹莫展。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当地民众直选的,在宪法框架内只对当对民众负责不对总统负责,总统升不了地方行政首长官也降不了他们的官,因此也不可能在地方政府安插亲信或插手政府采购和地方公共工程。美国总统可以把巴拿马总统抓到美国审判,可美国的一个普通市长就可以不买总统的帐。联合国50周年庆典时,纽约市长为各国首脑举行了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市长居然把克林顿总统邀请的客人阿拉法特 “请”出了剧场,理由是阿乃“恐怖主义分子”,气得克林顿七窍生烟,但也只限于生气而己,对市长的决定他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去道歉……

  我国的官僚体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官的亲信在下级权力机关和大企业是“抢手货”。美国的情形则刚好相反,政务官的亲属在他的辖地常成为企业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因为你一旦任用政务官的亲属,你的公司企业就会成为公众和媒体质疑的焦点,你的一举一动就会暴露于无孔不入的监督之下,这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人一旦当选政务官后,他的亲属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一夜间成了“二等公民”,不但受到“就业歧视”;还不能享有“完全公民权”,犯同样的错误要比普通人承受更重的处罚。小布什就曾因此深受其害,因为他拥有一个总统父亲,所以“二等公民”的感受格外强烈,心灵上受到很大创伤,并一度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后来因为皈依基督教才在灵魂上获得新生。

  在上述境况下,总统能利用公权为竞选捐助人谋求“私人利益”吗?

  美国的总统竞选特别讲求“公平原则”,总统候选人无法利用金钱优势来破坏“公平原则”。美国政府和民主、共和两大党都没有受控于自己的电视台和报刊,所有的主流媒体都是私营的。政府和党派无法利用职权来控制“话语权”。不但权力机构无法控制“话语权”,私营电视台也一样必须遵循话语上的“公平原则”。如果哪位总统候选人用金钱买得某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发表电视讲话,该电视台必须在不另收一分钱的情况下让其他总统候选人在同一时间段发表同样长时间的电视讲话,否则该电视台就是违法。这一“公平原则”有效地防止了富人利用金钱优势垄断对公众的“话语权”,先声夺人谋求竞选的优势。

  在保障必要竞选经费和“公平原则”下,你能说美国选举是“金钱选举”吗?

  三、 个人主义。

  西方自由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个人主义”;但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与中国人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我们是从字面上理解“个人主义”的,既“个人利益第一”?在这种价值取向引导下,西人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无视他人利益和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

  西方“个人主义”的真正内涵与中国人的理解刚好相反,从本质上来说西方“个人主义”其实是“利他主义”。西方文明强调社会是由单个的生命个体组成的,每个生命个体都不能被社会忽视,都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都应尊重他人这个利益实体的存在,不能因为个人利益忽视甚至侵害他人利益。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只注重自身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或者因为集体利益而践踏个人基本权益,这个社会就会陷于自相残害的利益冲突之中,最终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到伤害。如果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利益,不因集体利益践踏个人基本权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就会和谐统一在一个共生共荣的共同体之下,每个人的利益都会稳步增长……

  因为西方文明讲求尊重个体,尊重他人利益,欧美国民特别注重“公德”。“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和“插队占道”等中国司空见惯的社会景观,在欧美国家很难看到。助人为乐也成为西人习以为常的美德。在英、美、德、法等国,人们在公众场合说得最多的话是“对不起”和“没关系”。一个人遇到不幸时,周围素不相识的国民都会给予真诚帮助……

  西方“个人主义”的英文单词是“individualism”。我无法追究最早把individualism翻译成“个人主义”的那个中国人怀着何种动机?这个翻译显然是不准确的,不但不能表达individualism的真实意思,也极容易误导中国人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这一有意误导对外国人并无多大损害,主要受害者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

  四、 拜金主义。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与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联系了。对金钱的追逐也因此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基于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致富经验”,自然把“挣更多的钱”作为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当我们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造成社会道德普遍下滑,面临群体信仰危机和品格崩溃时,我们才发现“金钱”是一柄双刃剑,能成事也能坏事,奉行赤裸裸的 “拜金主义”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利小弊大。新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拜金主义”的始作甬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才发现美、英、法等国金钱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西人对金钱的热情也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那种程度。我们先前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信奉“拜金主义”是对西方文明的又一悲剧性误读。

  当成千上万的中国富翁不惜伤害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用非法手段聚敛巨额财富,肆意挥霍巧取豪夺来的不义之财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多数外国富翁把通过勤劳智慧挣来的正当财富回报社会,晚年把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财富捐给慈善机构或学校。前不久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裸捐”最能说明问题,他把自己名下 580亿美金的巨额财富悉数捐给慈善基金会,没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分钱的财富。众所周知比尔.盖茨创建了软件帝国,他的财富是凭借勤劳和超人智慧,掌握先进生产力挣来的合法收益;不象中国的多数超级富翁一样依靠“特权”和“投机”来聚敛非法财富。比尔.盖茨捐献合法财富与我国富翁挥霍并遗传非法财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我们和西方在金钱面前的态度反差。

  当美国的多数富翁在晚年都争相把财富捐出来回报社会时,我们能说这个国家的国民信奉“拜金主义”吗?

  如果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巧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潭,又自认为这是学习西方的结果;难道不是我们对西方文明的悲剧性误读吗?

  和西方民主国家相比,专制国家更容易陷入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托克维尔在他的论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描述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时写道:“在这类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焦虑,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金钱已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的主要标志,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它不断地易手,改变着个人的处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几乎无人不拼命地攒钱或赚钱。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散布在所有阶级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与此无缘的阶级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萎靡堕落。然而,专制制度从本质上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

  这是因为在专制社会中,即使经济得到了发展,可是由于继续剥夺了大众参与社会的各种权利,从而将人的生存依然挤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所以对金钱的崇拜,在一个专制国家中,可能比一些民主国家表现的更为极端、强烈和不择手段。正是专制社会对权力的垄断,才无法使它的人民产生对生活更加丰富的情趣,因而他们在金钱欲望上必然要走向一种极端。

  …………

  去年我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垃圾桶基因》这篇杂文里,曾经说过我们的文明在继承和学习倾向上出了大问题,具体表现在容易吸收外来文明的垃圾和劣势;对外来文明的优势要么深闭固拒,要么令其沾染“中国特色”。

  西洋文明成果的最闪亮部分应该是民主、宪政、法治、人权、廉洁政府、新闻自由、任人唯才、公平竞争等……这些先进的文明成果我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在学习借鉴过程中掺和“中国特色”,美味香甜的淮南橘子移植到淮北后变种成又苦又涩的“积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的选举,民主选举无疑是从西方学来的,可我们的部分地方政府把选举“改革”成“走过场”的闹剧。当欧美文明国家公正公开“直选”各级行政一把手时;我们依然热衷于“暗箱作业”,预先圈定候选人,甚至于搞什么“铁定当选”的“等额选举”(候选人只有一个)?

  我们在排斥或扭曲西洋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又以不可思议的热情接纳了西洋文明的暗点。不但全盘吸收了对方的暗点;还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把暗点发扬光大。西洋文明最典型的暗点莫于过“性开放”,我们不但学来了,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天美国的离婚率只有百分之八,我们则逼近百分之二十。美国的政务官在任期内不得有绯闻;我们的地方权力人物则热衷于“包二奶”。美国离婚自由但绝大多数配偶能作到基本的忠诚,我们的婚外恋则成为时尚,有条件者多想试一试……

  当我们感到外来文明的“垃圾”供不应求时,我们就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对外来文明进行有意识的“误读”和“加工”,给自己的文明暗点贴上外业文明的标签。明明自己信奉“金钱万能”,偏要说美国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明明自己自私自利一盘散沙,偏要把西方文明的“利他主义”误读为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

  我们的文明向何处去?

  天佑中华!!!

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

2008,7-11

游玩(完)泰国,今天,刚是农历6月初9,双喜生日,又刚是SEVEN-ELEVEN!

第一次出门(在新加坡出去旅游,也算是出门吧!),7,6-7,10.是年纪大了,也不轻易兴奋

刚好7月7,JOJO生日,也没有Surprise安排,且差点把气氛弄僵了,是没有旅游的经验,不

懂得难得的一次旅行,应该放开,尽情潇洒!因为大家都较随和,没有目的得逛着,弄到饿了

都没想吃,累了还在忍受着走,都想迁就对方,结果却不是想要的结果了!到后来,买了些零

食,还有瓶红酒,还打包McDonald`s,三个人,在酒店里,坐着品酒聊天!也这样过了那个

夜晚.

跟着导游的路线时间,感觉不错,却也折腾,安排得很紧凑.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空余!

泰国,一个6000万人口的国家,每年有800万外国旅客,并带来了80亿美金外汇.BUT说

真的,那基础城市建设却令人不敢苟同:高楼是漂亮的,除了大厦,那路面坑洼,配合着天空

中数不清掺杂着的电线,真是绝配了.我并不了解泰国,可看到四处兴建的高楼,正在完善

的基础设施,一个重来没被以前列强占为殖民地过的国家,在7-11,大型

Shopping Center,Mcdonald`s,KFC,LV等等等等的国际巨头激烈冲击下,已经渐渐失去

了它原有的独特了,越传统的东西越在乏力,正在消失着.

也认识了好些人,他们享受着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放松在平时工作,生活带来的压

力!尽情的疯狂着.

很开心地回到了新加坡!

去拜了很灵的四面佛!许愿了,也承诺愿望实现后,要再去泰国还愿!

2008年7月2日星期三

财富杂志:乔布斯与盖茨30年口水之争


导语:财富杂志网站今日发表文章称,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多年来一直恶语相向,不停的在中伤对方,而在盖茨正式退休之后,财富杂志将他们30年来的滑稽历史瞬间进行了汇总。
  
乔布斯“恶言”汇总

微软不希望我们成功
  1. 1989年7月10日

  乔布斯向Computer System News表示:“微软不希望我们成功,他们也不会帮助我们。”

是不是首富我无所谓
  2. 1993年5月25日

  乔布斯向华尔街日报对比自己与盖茨的创新,“做不做全球首富我无所谓,重要的是当我晚上临睡之前,我可以说我做的东西很精彩。”

微软就是没有品位
  3. 1996年6月

  乔布斯在公众广播服务(PBS)的节目《书呆子的胜利-微软发家史》(Triumph of the Nerds)中表示:“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品位,他们绝对没有品位。我想我有些悲伤,但不是因为微软成功,而是因为虽然他们挣了足够多的钱,但仅仅是在制造三流的产品。”

盖茨年轻时应该去修行
  4. 1997年1月12日

  乔布斯向纽约时报表示,“我衷心祝愿他(盖茨)是最好的,不过我认为他和微软有点狭隘,如果他年轻的时候出去修行一下会变得大肚一些。”


金钱不是万能的
  5. 2006年8月7日

  乔布斯在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表示:“我们的朋友微软在研发上面花费了50亿美元,但是最近他却在尝试抄袭谷歌和苹果,我认为这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有力佐证。”

  盖茨“恶言”汇总

苹果公司规模太小
  1. 1985年10月1日

  盖茨向西雅图时报表示,“相对于苹果这种规模的公司,史蒂夫对于他的下属要求太苛刻了,我把这些技能混合一下都可以超过史蒂夫。”

乔布斯下一台电脑不会成功
  2. 1989年11月27日

  盖茨向Computer System News表示,“如果乔布斯的下一台电脑取得成功,那还真是让我困惑。”

Mac能运行多少应用程序?
  3. 具体时间不详

  盖茨向美国圣荷西信使报表示,“你可以说你用Mac或者用PC,不过只需要你把一些应用程序在机器上运行一下就知道好坏了。”

iPod成功不会持久
  4. 2005年5月12日

  盖茨向路透社表示:“我不认为iPod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持续的成功,只需和苹果现在Mac电脑进行对比即可,不也一样成了明日黄花。”

黑客每天入侵一次Mac电脑
  5. 2007年2月1日

  盖茨向美国新闻周刊表示:“当今的黑客每天都可以入侵一次Mac电脑,并且完全占用他,不过如果是一台Windows的电脑,他破解都要花上一个月。”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赖明珠译本)

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
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
那么,为什么?
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 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 轻心聱。
 
年轻的迷惑与无奈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四的歌曲,书中主角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 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旁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徵。男主角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 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人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 免受伤的保护罩。正如《挪威的森林》的渡边,因他怕失望,他不想勉强去交朋友,在他的 世界中,朋友始终只有那几个。
 
年轻的反叛,大胆与率真  
年青的好处是可原谅的率真、大胆、肆无忌惮地把内心所爱、所要、所憎、所恨的不扣 修饰宣诸于口。书中大胆的情欲描写并不是一般日木小说中常见的卖弄色情,而是发白内心的自然流露,如高山流水,流到洼处,一泻而成瀑布,浑然天成。书中主角身处动荡不安的 时代,学潮罢课接二连三发生,但他们漠不关心,反而对爱情的追求炽热无比。渡边之于直 子,明知直子心系死去的木月,偏偏不舍追随左右:阿绿之于渡边,虽知渡边心有所属,也 求守候身旁。对爱情的希望与失望在书中煎熬着主角,亦在现实生活中煎熬着年轻的一群。爱情是发自内心,身不由己,没有时代之分,那管它是不是动荡的年代和应不应该恋爱。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已成老话,现在讨论的已是“学生应怎样谈感受”,本书肯定的提出:不要滥交,滥交只会侵蚀了青春。
 
年轻的奇异的哲思  
书中的人物,身驱动作是随俗的,而心思念头则显得空灵,说话的方式特别,常常可抽离出来而成格言,如“只有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进一种称作小说的不完整 容器里”,“我们一边把死当作微尘般吸入肺里,一边活下去”,“世界处处是驴子 粪”……年青的□思在书中比比皆是。
 
成长的可爱的谬思  
成长的世界充满责任和不愉快。村上春树笔下的主角们都是年轻的。他们不愿意长大, 认为长大是不可思议的,长大是在完全没有准备下,被死拉硬挤出来的。主角甚至羡慕已死的人的永远青春。这是一部年轻的小说,成长历程年轻阶段的热情坦率,直抵人性根蒂:成 长的苦闷、无奈、恐惧、好奇,令人感动共鸣。
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不喜欢”,但我们肯定热爱生命、对生命敏感的人一定喜欢:年轻的和曾经不想成长而已成长的人不会错过。


到现在才看,我承认是因为高中时期竟没发现这样的书!朋友很惊奇的看着我说:你竟然没看过这本书!呵呵,没看过,很奇怪吗?我没做过的事情还多着呢,我不知道事情更是不能列举!可我还是一样快活着!
看完后,就一个感觉!对于如何接受死亡打击的描写!